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是我們控制著科技,還是科技控制了我們?-《Black Mirror》


最近瀏覽香港Yahoo時,在它的首頁裡看到一篇簡介電視劇的文章-《Black Mirror》問:我們是駕馭科技還是被科技統治?被標題所提及的題材吸引下,於是我就點了進去,希望看看文章所提及的電視劇《Black Mirror》是怎麼一回事。閱畢整篇介紹文後,就對這套電視劇大感興趣,於是就花了點時間把它看完了。

結果,這套電視劇並沒有令我失望。雖然作為結尾的第三集,不論是劇力還是劇情要表達的深度,都是明顯地比較遜色,予人「爛尾」的感覺;但單是頭兩集的內容,就讓我覺得足以推薦這套電視劇給大家了。

關於《Black Mirror》這套電視劇的主題和內容,其實上文中提到的那篇文章已經解釋得很清楚,所以我在這裡就不再多講了。簡而言之,這是一套藉著將現實中常見的現象誇張化,去探討科技為當今的社會帶來了甚麼的影響。劇名《Black Mirror》,直譯的意思就是「黑色的鏡子」。據製作人所言,「黑色的鏡子」所代表的,就是那些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科技-像是電視、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等。我們看著,使用著這些「黑色的鏡子」,但從這一面面「鏡子」之中,又反映著怎樣的人性呢?這就是我個人對劇名的解釋了。

《Black Mirror》這套電視劇分為三集,三集中各有不同的主題,各集的故事是獨立發展而不是互相連貫的。所以,其實讀者們大可以把這套電視劇,當成分別三套平均全長約四十多分鐘的「微電影」去看,而不需要擔心自己忘記了上一集劇情在說甚麼而看不下去之類的問題就是了。接下來,就讓我分別講述一下個人對這三集劇情的感想吧:

1.口裡說討厭,但眼睛卻很誠實-《The National Anthem》
 

這是筆直地道出了人類在現今世代中,如何藉著科技展現其獵奇心態的一集。劇情發生在英國,講述深受人民所愛戴公主遭到綁架。而綁匪所提出的條件,卻是要求首相在電視直播下,在全國人民眼前和一隻豬進行性交!

這樣的要求聽起來,應該是極為變態且嘔心吧?但細心一想,其實這也不過是將現今現會中常見的現象,以一個更赤裸裸的方式展現出來而已。回看香港的互聯網生態中,不難發現所謂的「食花生」(也就是「看戲」的意思)文化可是大行其道。在網絡中最為人所廣傳,被大家熱烈地討論和「食花生」的事情,大多數還不是些其他人所作的蠢事和醜態?縱使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和豬進行性交」這件事,在本質上其實和那些被人「食花生」的事情,可沒有多大分別。在《The National Anthem》中,當電視台訪問市民對綁匪所提出的要求有甚麼看法時,大多人都是對此作出反對的。但結果,當首相真的被迫在要在電視直播下做出這麼不堪的事情時,卻是沒有一個人理會官方的警告,所有人都是定睛於電視機前-沒有人留意到,公主其實早在半小時前早已經被釋放了。這樣的景況,當然是誇張化後的結果;但將它和現實中發生的「食花生」文化作出對比後,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對社會打了一記響亮的巴掌。

作為一個正在修讀媒體課程的學生,看著這集的劇情,更是倍感共鳴。在課堂中,我讀到在現今世代中,「媒體」已經不再只侷限於傳統的報章、電視等。在科技的發展下,互聯網以及各式各樣的社交網絡,都已經成為了新興的媒體,發揮著極大影響力。在劇中綁匪將公主遭綁架的片段放上YouTube,結果政府也無法在迅息間阻止其流傳。任何人都能看到那段影片後,則讓這件事立即在社交網絡中廣泛擴散,並廣為人知。社交網絡不但導致政府無法監控資訊的流通,更影響到主流媒體也抵不往其潮流,最後在觀眾的要求下報導此事。互聯網對現今媒體的影響,從此可見一斑。除此之外,像是記者為了得到獨家消息,不惜出賣肉體或是在事件現場阻礙官方的的工作,這些直白的諷刺也是一堂很直接的傳媒倫理課就是了。

2.在虛偽的世界中娛樂至死-《15 Million Merits》



和上集《The National Anthem》不同,這集《15 Million Merits》的故事則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背景中。劇情講述主角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中他們需要不停地踩單車機作為「工作」,藉此得到「里數」這個在該世界當中可視為貨幣的東西,以換取各種日常所需。這些日常所需,包括了各式各樣的飲食和娛樂,可是它們無一不是人造或是虛擬的東西。唯一能夠脫離這個封閉世界的方法,就是以十五萬里數,換取一張仿如《American Got Talent》的真人秀節目的參加入場卷,並從此脫穎而出,得到評判賞識就能脫離那樣的世界了。(說起來,其實那個真人秀中兩男一女的主持陣容,加上性格各異的配合方式,根本就是擺明車馬在影射《American Got Talent》嘛!)

這集的劇情,就是諷刺當今人們沈醉於虛構的娛樂的那份愚昧。在這個社交網絡以及智能手機流行的年代,人們愈來愈習慣只用冷冰冰的科技去「社交」,而缺乏真正的交流。我們愈來愈習慣只顧著手上的手機,而忽略了周遭的環境和身邊的人。《15 Million Merits》當中所講述的世界,就是將這樣的現實,以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那裡,人們辛勞地工作,卻只為了在自己的房間裡多加幾個投影出來的裝飾,讓自己有多幾個節目可看,為自己那虛擬的頭像多幾套衫可換,甚至只為多加一個能夠跟你說話的程式!這都是些虛假、不真實的東西,但人們卻沈醉於此,這看起來不是很可笑嗎?

而更諷刺的是,就是看似真實的東西,實質上也是一份虛構的娛樂。近年真人秀類型的電視節目大行其道,像西方就有《American Got Talent》、《The Voice》,港台則能數到《超級巨聲》跟《超級星光大道》之類的歌唱比賽。這些節目的內容,不外乎就是參賽的都是些平凡的小市民,看著他們如何藉著出色的歌喉,或是過人的技藝,最終過五關斬六將地勝出比賽。節目的賣點,在於他們有著「人人皆能造到」的親切與真實感。但在《15 Million Merits》中,諷刺的是男主角在真人秀中道出的對那個封閉世界的控訴,最後在電視台的包裝下卻成為了一種風格,變作了另一個節目,成為了虛構的一部份。而更可笑的是,千辛萬苦所換來的「自由」,結果卻不過是一個更大更舒適的房間,還有更美麗不過同樣是虛擬的風景。

我們在原本就是堆砌出來的電視節目當中,希望找到真實感。但在電視台的安排之下,究竟還有多少是「真實」的呢?而在「虛偽」當中尋找「真實」,又是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呢?這就是這集故事留給觀眾的問題了。

3.記憶是一種權力?《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我相信不少人,猶其在學生時代,都會有過這樣的想像-希望世上有一種工具,能夠隨時將記憶抽出來回看。這樣的話,考試可不用這麼辛苦去溫習嘛!

《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的劇情,正正是關於這一樣科技。故事發生在一個記憶晶片盛行的世界,靠著這一顆晶片,人們能將自己的記憶完整地保存下來,並且隨時播放出來翻看。至於劇情的主軸嘛,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男人靠著這個科技,漸漸發現他的妻子出軌的故事…對,就只是這樣而已,我沒有補充了。

正如我在文章起首所說,第三集的劇情質素和前兩集比較下,實在是差太遠了。第一集跟第二集的劇情,可是有著明顯地相要探討的議題,或是想去諷刺的現象。但從這集的劇情中,我實在看不到編劇想要表達甚麼重點-我知道編劇想要從這個故事中,道出如果真的能夠隨時翻看記憶的話,可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問題在於,劇情會有這樣的結局,說到底就是那個妻子去搞外遇的錯,難道男主角藉著翻找記憶去發現該事件,就是做錯了嗎?結果整集劇情,根本無法有說服力地帶出編劇想要帶出的信息嘛。再者,前兩集的劇情中,均是對現實中所出現的現象加以描寫並融入於劇情。但這集所出現的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找到可以相提並論的例子,結果整套一直所包含著的警世意味,在這集裡就不翼而飛了…

翻查了一下資料,才發現只有這集的劇本並非由這套電視劇的製作人Charlie Brooker所寫的,難怪劇情風格會如此格格不入了。作為整套電視劇的最後一集,只有如此質素的故事實在難免令人失望。想要表達的信息不夠深度,單論劇情的話又不及第一集般精彩而緊湊。老實說,我覺得讀者們結果沒有興趣的話,大可跳過這集不看就是了。

最後總結而言,雖然最後一集的表現較為失色,但綜觀整套作品的話,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劇。此劇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夠將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問題,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表現出來,藉此引領觀眾去思考。論娛樂性的話,這類型的戲劇當然談不上非常吸引。但如果你對這個題材有興趣,又想讓腦筋作一點運動的話,不妨一看這套
劇情有深度之餘,情節又不失精彩的電視劇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