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1日星期三

返璞歸真的日系奇幻作-《記錄的地平線》



最近剛把動畫版的《記錄的地平線》看完了。我個人對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就是知道其原作小說是由橙乃真希所寫。早就聽聞過橙乃筆下的另一套小說《魔王勇者》的大名了,將經濟學融入典型的「勇者與魔王」奇幻背景,如此的故事題材聽起來確實很有趣,所以原本我也有興趣看看這套作品的。只是據聞動畫的表現欠理想,原作小說那種以劇本方式表達劇情的寫法又叫我提不起勁去翻來看。所以縱使題材本身確是頗為吸引,但在各種的因由下,結果到現在我還是沒有接觸過這套作品就是了…

嘛,總之最後會看這套《記錄的地平線》,基本上就是衝著原作者本身的名聲,還有就是朋友的推薦了。在觀看動畫前,我並沒有特別先去留意其故事內容究竟是在說甚麼,只知道是套以網絡遊戲為題材的作品。但結果其故事內容,就實在是和我想像中的「網遊作品」 差遠了­與其說是輕小說,這套作品予我的感覺,其實更像是一套披著網絡遊戲的外皮,但骨子裡卻是套意外地很正統的奇幻作品。更精確地形容的話,這套作品的創作風格,其實很像在「輕小說」 一詞尚未發明前,那些於九十年代很流行的日系奇幻小說。

這套作品會予人這種「奇幻」的感覺,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其設定之詳細了。由地理、職業、魔法的分類、歷史、種族,以至借代為角色扮演遊戲中必定出現的HP與MP元素的「肉體」 與「魂魄」設定,無論是大事件還是小地方,作者都一一詳細地交待清楚,並細緻地設定好;固此讀者和觀眾就能彷如親歷其境,就像置身於那個奇幻世界一樣-而這不就是奇幻小說所應有的魅力嗎?作為以年青人為主要閱讀對象的書藉,輕小說一向流行「奇幻戰鬥」的題材。但作為奇幻作品的核心的「設定」與「世界觀」,在近年的輕小說作品中卻愈來愈不受重視­「設定」這東西,也不過是用來合理化主角威能的手段而已,誰會在意這種東西?還不如把心力都花在該寫甚麼女角好了。但這套《記錄的地平線》正正告訴了我們,誰說現在的讀者就不愛看設定?詳細的設定配上精闢的說故事技巧,不但讓劇情一樣引人入勝外,更告訴你就是要有精細有趣的設定和世界觀,才能構成一個好看的奇幻故事。

《記錄的地平線》會不像典型的網遊小說,除了是因為其意外地正統的奇幻元素外,也是因為其故事重點並沒有怎麼放在「pvp」跟「攻略」這兩點上。綜觀整整二十五集動畫,不難發現雖不是沒有戰鬥的場面,但文戲卻是佔了整套作品最大部份的內容。前半段講述一個料理的發現最終能促成「圓桌會議」的成立,正正是說明了政治與經濟兩者之間那密不可分的關係。後半段講「圓桌會議」 跟其他「大地人」的交談,則讓文戲提昇至勢力與勢力,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攻防的層次。被稱為「腹黑眼鏡」的主角城惠,其策士風範除了表現在如何掌控戰鬥的局勢外,有更多時間則是在如何與其他角色進行協議時展現。由「圓桌會議」的成立以至最後與濡羽的對話,這一幕幕的文戲都展現了甚麼是「對話上的交戰」。想在對答中嘗試摸清對方的底細與目的之餘,同時又要隱藏自己不想透露的情報;有時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悉破對方的計謀,甚或是為了在全局上達到雙贏局面,才會這樣在對話上展開攻守﹣在龐大的奇幻背景下,就需要有相應層次的對話交流,而這也是《記錄的地平線》另一精彩的地方。

作品中最有「網遊」感覺的部份,反倒是落在戰鬥這一環上。相比起現在輕小說中常見的「主角無雙」套路,在這套作品中出現的戰鬥,反倒是反璞歸真地走回「團隊合作」的路線-擔任不同職業的各人在小隊中各司其職,戰士為團隊擔任坦克,法師配合輔助角色輸出更高的傷害,補師確保團隊中人的生命安全,負責監視與指令的隊長則確保戰鬥狀況能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看到如此「正統」的戰鬥,真是叫人看著也快要感動流淚了。與此同時,每次看著動畫中角色們的戰鬥,也總讓我磨拳擦掌想找套RPG來玩。作為一套網遊作品,能達到如此效果,也算是相當成功吧?

除了上述的優點外,具吸引力的人物設定,發揮穩定的作畫與演出,以及拿捏得宜的劇情節奏,也是這套動畫的出色之處。雖然因為是在公共電視台NHK,還有是在教育頻道的黃金時段播出的關係,所以在作畫上就無可無奈地要有「不能見血」跟「減小色情度」的考量了(但最後一集登場的濡羽仍舊色氣度滿點,千和的演技在此絕對應記一功)。除此之外,其演出手法上或許是為了遷就較廣的年齡層分佈的關係,不免是顯得比較死板。這讓當劇本轉到講述設定與世界觀的部份時,其畫面表現是顯得比較沈悶。除此之外作動畫中的動作場面, 也確實比較缺乏迫力與動感。還好因為設定本身有一定吸引力,而作品中的戰鬥又著重大局的戰略而多於細節上的交鋒的關係,所以以上兩個缺點也不算有太大影響就是了。

總而言之,如果你喜歡RPG,喜歡看奇幻作品的話,這套《記錄的地平線》你絕不能錯過。期待十月的第二期!

新‧鏡花水月 Facebook專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